的年度音樂會,也是2011年度,我們「向鄉親報告」的例行節目。我們非常歡迎大家的光臨與指教,有一句客家話說,「有來聊自有相惜情」,我們真的感到非常榮幸,也感受到很大的鼓舞。 我相信,有大家的支持與愛顧,我們的經營團隊與全體同仁,一定會工作得更起勁,我們對永續經營茶業的信念與規劃,也會更堅定與更具有前瞻性。
長久以來,臺灣茶業的產業結構與資源,萎縮得非常大而快速,尤其對產銷外銷茶葉的業者而言,其衝擊最為嚴重。臺灣茶葉的外銷情況,由於原料(茶菁)的不足,加上製造成本的高漲,致使臺灣茶的國際競爭力,幾乎喪失殆盡。如今,臺灣一年從國外進口茶葉31,000多噸(2010年),出口量不到2000噸;往昔,臺灣茶葉的年度外銷量,都在20,000噸左右,相形之下,我們認為,臺灣茶業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大挑戰。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,是大危機,但是,這也是臺灣茶業轉型的大好契機。轉型成功的話,臺灣茶業的前途,仍然大有可為。
鑒於當前的大挑戰,我們自2005年開始,把我們的工作重點集中在下列事項:
一) 成立本公司的「臺紅茶業文化館」,拓展茶業文化產業,配合鄉鎮光觀事業。
二) 盡力維持關西茶廠的量產體系,保持產品的內銷與外銷。
三) 參加ISO22000的認證,本公司是全國第一家參加該認證的製茶工廠。
四) 開始進口斯里蘭卡、印度等高級紅茶,以本公司的Art of blending的技術,創立品牌價值,以便拓展內外銷。
五) 成立門市部,加強內銷市場的拓展。
六) 協助外國茶商來臺灣,觀光或研習臺灣之特色茶葉。推廣臺灣茶業觀光理念。
七) 與北美客家鄉親合作,推廣客家三行詩,在洛杉磯設立網站處理資訊。
我們深信,臺灣茶業具有在全球產業中,爭一席之地的潛力,只要政府的政策配合得好,能吸引大資金與人才進來的話,臺灣茶業的前途,仍然大有可為,尤其將來WTO與TPP的落實。日本、中國大陸、美國、甚至俄羅斯,都是我們的大好市場。
我們非常希望,在大家的愛顧與鼓勵之下,我們能為臺灣茶業作出更多、更大、更有意義的貢獻。 謝謝大家的愛顧與鼓勵。
臺灣紅茶股份有限公司
總經理 羅慶士 敬具